CPS-HYYXLW-2012/13-011 | 柴達木盆地第三紀沉積儲層新認識與勘探發(fā)現(xiàn) | 馬達德、王艷清 | 青海省石油學會 |
CPS-HYYXLW-2012/13-012 | 四川盆地中二疊統(tǒng)棲霞-茅口組白云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| 江青春、胡素云、汪澤成、 王銅山、李秋芬 | 石油地質(zhì)專業(yè)委員會 |
CPS-HYYXLW-2012/13-013 | 咸化湖盆斜坡背景下的高分辨率層序地層特征—以柴達木盆地七個泉~紅柳泉地區(qū)下干柴溝組為例 | 楊平、張曉寶、余水生 曾妮、袁秀軍等 | 青海省石油學會 |
CPS-HYYXLW-2012/13-014 | LateTriassictuffintervalsintheOrdosBasin,CentralChina:Theirepositional,petro-graphin,geochemicalchearacteristics andregionalimplications | 邱欣衛(wèi)、劉池陽、毛光周、鄧煜、王飛飛等 | 陜西省石油學會 |
CPS-HYYXLW-2012/13-015 | Y構(gòu)造油氣成藏控制因素 | 周鋒 | 上海石油學會 |
CPS-HYYXLW-2012/13-016 | 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構(gòu)造演化在柴達木盆地中的沉積記錄 | 關(guān)平、簡星 | 石油地質(zhì)專業(yè)委員會 |
CPS-HYYXLW-2012/13-017 | 鄂爾多斯盆地安塞地區(qū)長9段致密油成藏機理與主控因素 | 白玉彬、趙子龍、趙靖州、 劉鵬、李樹垚 | 陜西省石油學會 |
CPS-HYYXLW-2012/13-018 | 渤海海域萊北地區(qū)淺水三角洲沉積演化及控砂機理分析 | 李建平、牛成民 | 天津石油學會 |
CPS-HYYXLW-2012/13-019 | 松遼盆地齊家地區(qū)青山口組淺水三角洲沉積特征及其地震沉積學響應 | 朱筱敏、趙東娜、曾洪流、 孫玉、朱如凱等 | 北京石油學會 |
CPS-HYYXLW-2012/13-020 | 沉積盆地主要超壓成因機制識別模式及其定量評價方法 | 張鳳奇、王震亮 | 陜西省石油學會 |